保护古城 |
古城区的保护和利用实际上是一道难题。好比当代画家要画一个穿着旗袍的民国女子,让她打一把油纸伞好,还是打一把遮阳伞好呢?遮阳伞虽好,却是现代之物,要符合一种意境,就需要配合相对应的雨伞,现代遮阳伞将就防晒,古代遮阳伞讲究挡雨。 国际社会提出“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,均应妥为保存,不可加以破坏”的理念也不过75年的时间(1933年8月的《雅典宪章》)。虽然1982年,我们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但是在实践中遇到的麻烦比较多,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古城保护理念。 那个时候,我们的经济建设速度快得跟飞机一样,新城镇建设和老城区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。人不得不冷静想想如何面对老城的问题。是守着一世沧桑,还是华丽转身?面对老城区,人们多有迷茫。1986年,国家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,出现了“历史街区”的概念。
是拆旧建新?还是把老城区留下来?全国各地都遇到这个问题,那时候浪费的口舌还真不少。但是在边建边拆,边拆边建的旧城改造中,老城区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。到了1997年,国家住建部转发了安徽省黄山市的《黄山市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办法》,这似乎让老城区的命运有了丁点转机。 到底该怎样保护老城区、老建筑?呼唤留下从前记忆的声音大起来了,拆旧的步子才缓下来了。 说要让老百姓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,用在老城区保护上是很恰当的说法。于是,人们在实践中便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保护老城了。 环境风貌的协调性。老建筑历经风雨,肯定沧桑衰老,肯定拆不得。在老城区要建设新建筑,万不可高得不像样子,大得危及旧居,新得花里胡哨。 历史状态的原真性。老建筑反映历史状态,记录历史信息,所以得把它的原貌留下来,人才能找到当时的历史信息。 生活状态的真实性。城因人而起,因人而兴,也会因人而废。
老城区再老,它也是人的居所,他承载着民风民俗民情,所以老城区必然要有原著居民。 更要得修旧如旧。老城区不维修不行,但科技再发达,材料再先进,修老房子还是保持原貌好。这就像一个穿着旗袍的古风女子,她打着一把油纸伞总要比打着一把遮阳伞得体一些。 老城里,古建筑里的有人住。不可能挂着文物保护的牌子不住人,老房子不住人就住的是神。人离开老房子了,老鼠、猫和狗们就会进去,那老建筑定会毁灭得更快。人住在老房子里,自己生活得好还要把老房子保护好。用电用火要操心,对老城来说,火是要命的东西。人住在古建筑里,也定会对它有影响,过度商业化和生活垃圾对老城区的影响实在是大得厉害。 至于这些年遍地开花的新建古镇,将来会有一个比较妥帖的评价。
遮阳热线18026994378
|
发布人: Administrator 时间: 2017/12/28 共有: 1110 浏览 | X 关闭 |
·上一条:变色就是要变给你看 | ·下一条:热爱打高尔夫球的你不能不了解这个伞 |